发现自己对自己的限制 系列分享之四

首页    内部转载    发现自己对自己的限制 系列分享之四

上一次分享,我们讲了自动化思维的概念,这是一种用来对外界刺激进行快速判断的方式,他跟客观事实之间可能存在出入。还记得在大脑的司令部里那个急性子的年轻人吗,他总是报告这里有问题,那里有问题,但他也不是在胡乱报告,他有自己遵循的一套规则。

 

 
今天的分享探讨的是我们头脑当中的这个年轻人是依据怎样的一套规则来做出判断的。这套规则属于另外一个层面的认知,叫做信念。信念是我们头脑当中长期以来形成的对这个世界的某种态度、规则或者是假设。

举个例子,比如我们看到下面这个图形,就会脱口而出说这是一个三角形,这个反应速度很快,这其实就叫自动化思维,因为它原本是三根线条,但是我们直接把它命名为是三角形。

 

那我们判断这个三角形所依据的信念是什么呢?是我们头脑当中的一个隐藏的规则。我们看到这三个线段首尾相连,我们就会直接把它叫做三角形。

在这个问题上,我估计所有人都一样,可是在另外一些问题上,每个人的信念就不一样,所以人们的思维也会按照不同的规则来运行。
比如现在请你判断一个问题,如果你要招聘一位消防员,现在有两位候选人,一个人比较愿意冒险,另外一个人性格比较谨慎,你会选择谁来成为消防员?
我猜,一部分的人会选择愿意冒险的人,而另一部分人会选择谨慎的人。
你在这一刻的判断取决于你的信念。
如果你的信念是救援工作更需要勇敢的人,敢于冒一定的风险去行动,那你就会认为愿意冒险的人更合适。
但如果你的信念是救援工作更需要理智的判断,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出一个尽可能正确的决定,那你就会认为谨慎的人更合适。
我们问了一个同样的问题,可是如果两个人他们的信念不一样的话,他们可以得出两个完全不一样的答案。
不同的焦点、不同的方向、不同的偏好,他们都属于不同的信念。
这些信念可能来自于父母,也可能来自于早期的成长经历、所受的教育或者所在的社会文化,但可能自己也说不清,因为并不知道自己有哪些信念。
接下来我们研究一下我们身上的信念,就是帮助我们做出很多决策的一个决策系统。
那为什么我们要研究它呢?
他就好像是我们戴着的一副眼镜,外面的世界进入到我们的眼睛里,永远都要被这副眼镜给折射一次。但它又不是一副简单的眼镜,因为它有自己的意志,有一些信息就会被直接过滤掉,有的信息它会被加强信号功率,还有的信息它可能会在加工过程当中把他给扭曲。
你是不是听我这么一说就炸了,岂有此理?我赶紧要把这个眼镜给摘掉,我要看到真实的世界。那我告诉你一个坏消息,这副眼镜摘不掉。不但摘不掉,而且可以这么说,你必须得戴着这副眼镜才能正常的生活。
想象一下。
你去参加一个聚会,环境很嘈杂,同时有几十个人在讲话,这些声音都进入到了你的耳膜里,但是很有趣,你可以专心致志地锁定其中一个人跟他对话,同时你几乎可以不受其他所有声音的干扰。就好像你知道有些声音是无关的,你就可以在头脑当中把它们自动给消音。但如果你没有这种能力,你想一想会是什么结果,你一进入到这个聚会,你就被各种各样的声音给淹没掉了,你没有办法跟任何人专心对话,你甚至没有办法去思考,因为所有的声音对你来讲都是同等重要的。

 

你都会接受无数的讯息,需要你进行判断和筛选,所以你需要随时带着这副眼镜帮你去选择那些重要的东西、值得注意的东西,同时屏蔽那些可以忽略的东西,这是一个必要的过程。
问题来了,当他在帮你进行这些选择的时候,你知不知道他在帮你选择?
在聚会当中,你很清楚地知道他在干什么,因为它帮助你聚焦在你关心的那个人身上,同时他屏蔽其他人的声音。可是在生活当中,你知道他在干什么吗?你是否很清楚他有怎样的运行规则?如果你不知道的话,那它就是在后台自动运行,它自动地帮你筛选和转换信息,这就会有麻烦了。设想一下,如果你是一个做投资的人,你戴了一副眼镜,这个眼镜它自动帮你过滤掉好消息,同时他去强化那些坏消息,或者反过来过滤掉坏消息,他只看好消息,这其实更可怕,对吧?你可以想想看这会有什么结果。
如果是一个做科研的人,他戴了一副眼镜,这个眼镜它自动告诉他这个方向也不行,那个方向也很冒险,只有前人走过的路才是安全的。这样的人是否还能够做出创新的成果?
一个在职场当中需要不断跟别人打交道的人,如果他戴了一副眼镜,然后自动地帮他去猜想别人有多不喜欢他,这是不是会给他自己平白增添很多痛苦,甚至是给他的职业增加障碍?
一位妻子,如果他戴了一副眼镜,自动地帮她强化跟丈夫争吵的画面,而过滤掉那些丈夫对她关心、爱护的时刻,这是不是也会影响到她们夫妻之间的感情?
 
既然摘不下眼镜,我们要花一点时间研究一下,搞明白它的运行逻辑,否则你的世界就很有可能被他所局限。
深想线下沙龙经常会做这么一个小游戏,参与者右手举过头顶,举起自己的食指,抬高你的胳膊,抬起头看着天花板,食指顺时针画圈,画圈动作继续保持,然后手臂缓慢向下移动至胸前,眼睛平视前方,这个过程中让手指一直保持旋转。你手指旋转的轨迹,你看到了吗?他不知不觉从顺时针变成了逆时针,是不是很神奇?
你很快已经发现这个秘密在哪里了。手指旋转的方向,一直都没有变。开始是顺时针,因为你是从下往上看,可是后来它慢慢降落到跟胸口平齐,它维持同一个方向。
但你再从上往下看,这个时候你就看到了逆时针,你相当于从一个圆圈的正面绕到背面了,你观察到它的那个旋转的轨迹就正好反过来,第一眼看上去这个游戏特别神奇,其实背后的原理很简单,但这个游戏它很有意思。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很多人第一次玩的时候都会情不自禁地说:怎么变了呢?手指旋转的方向变了。
其实方向一直没变,只是你给它起的名字变了。
以前你叫他顺时针,现在他还是他,可是你换了一个角度看,你就给他换了一个名字叫逆时针。你给它起的这个不同的名字,它就是我们上节课讲的自动化思维,因为它是你自动对于一个客观存在的事物做出了判断。
那你是从什么角度给它起的名字呢?你是从上往下看还是从下往上看?
这是你观察的角度、你的方向。我原来从下往上看,现在从上往下看,原来我给它起的不同的名字,但背后就是这么一个转换,你对这个过程进行了觉察,对于你认知的规律进行了认知,这叫对认知的认知,这也就是我们说的认知升级。
代表着你可以从一个更高处的视角来理解你过去对于事物会做出的不同的判断和你自己的不同选择,你不需要真的去摘下你的眼镜,因为你摘不下来,或者你也不需要去换一副眼镜,因为也没那么容易换。
但是你终于开始研究这副眼镜,你意识到它是存在的,而且它时刻在影响你,你意识到它会给你带来很多的好处,它也会限制你的很多思路,意识到你正在通过这副眼镜接收、过滤、增强或者是减弱一些信息,这就叫认知升级。
你在没有意识到自己有这副眼镜之前,你没有办法去选择这个被折射的世界,它是怎么样被歪曲的,你都不知道,你没得选。
可是你现在知道了这副眼镜的存在,那你就拥有了选择的权利,这个时候你的改变就开始了。
我们一起花一点时间来研究一下自己的眼镜,请你试着问自己下边几个问题。

 

 
 

问题1,出现一个意外状况的时候,你更愿意把它当成一件好事还是坏事。

问题2,不如意的时候,你是倾向于反思你自己的问题,还是去找别人的责任?

问题3,如果你取得了某种成就,你会认为是因为自己厉害还是因为运气好?

问题4,如果你觉得自己厉害的话,这个厉害里面是你的天赋多一点,还是后天的努力多一点?

问题5,别人夸奖你的时候,你相信他们是发自内心的吗?

问题6,你是更在意那些夸奖你的人,还是会更在意那些对你有意见的人?

问题7,一个的陌生人见到你,你猜一下他是对你会抱有善意还是心怀戒备。

问题8,想一想你的同行,你跟他们是竞争对手多一点,还是合作伙伴多一点?

问题9,你是更愿意去挑战风险,还是更喜欢安稳的生活?

问题10,假如有一个项目它发展的势头很好,那你认为他以后是会好上加好,还是会盛极而衰?

问题11,你愿意接受你自己现在的状态吗?还是你对自己的现状有很多的不满?

问题12,你相信人是可以改变的吗?还是你觉得本性难移?

问题13,你认为未来是会比今天更好还是比今天更差?

 
 
 

 
好,请你找一张纸,把刚才你的答案都写下来。
需要说明的是,每道题的选项都没有好坏之分,它只有是、否或者不确定,但你要记住你的选择,为什么呢?
因为就是这些问题背后,你的选项它代表着你用来看这个世界的眼镜。
我们之后还会回到这些选择上,然后帮助你去理解透过这副属于你的眼镜,你看到的世界有多么的特别。
当你对外部的世界产生情绪反应的时候,你以为你的反应是针对这个世界的,恰恰相反,那个反应是你带着的特殊眼镜做出的,所以他跟这个世界没有太大关系,而是跟你有很大的关系。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期待下期分享--打破思维的天花板,重获无限可能
浏览量:0
收藏